 各会员单位及行业相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函〔2020〕6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 )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加快全生命周期数字建设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决定举办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以下简称“本届大赛”),本届大赛由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指导。 本届大赛旨在通过建筑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案例,发挥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建材产业化技术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建造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新基建项目、新城建项目、智慧城市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本届大赛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建造为重点,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炼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案例。积极鼓励创新精神、更好培养应用人才、更深挖掘优秀作品,践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的宗旨。 本届大赛不收取评比费用。欢迎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人踊跃参加报名。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重大工程委员会 战略合作:河北工业大学 协办单位: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益埃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帝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万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三才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智能建造委员会 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 媒体支持:央视网www.cctv.com 中国日报cn.chinadaily.com.cn 人民网www.people.com.cn 中工网www.workercn.cn 重大工程网www.china-zdgc.com.cn EaBIM网www.eabim.net 城市信息模型CIM网 chinacim.vip 搜狐 www.sohu.com等 二、大赛工作安排 (一)大赛报名:从通知之日起至2022年5月15日 各参赛单位与选手,在大赛报名规定时间内扫码报名,首届“新基建杯”获奖作品不再报名参与评比。 
(二)作品提交:从通知之日起至2022年6月20日 参赛单位报名后将参赛作品电子版发电子邮件至大赛组委会专用邮箱:xjjb2021@126.com 邮件要求: 1、主题:赛组编号+申报单位全称+参赛项目全称命名 例如:01赛组+****单位+****参赛项目 2、正文:简要说明参赛单位,参赛作品,参赛附件内容。 3、附件:压缩文件包,包含“参赛报名表”扫描件电子版,作品PPT、照片、证件电子版与复印件、视频文件等内容。 4、组委会不接受其他格式的电子邮件。一个单位多个参赛作品的,每个参赛作品需独立发送邮件。联合申报的,各申报单位均需在报名表盖章。 (三)作品评审: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0日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在此时间范围内对全部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组委会官方网站和协会网站上统一公示,公示期5天。 (四)作品答辩 经评委会评审,部分进入一等奖候选的作品须经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地点、方式由大赛组委会另行通知。 (五)颁奖典礼 颁奖大会拟定在2022年10月底前召开,具体时间、地点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三、大赛分组说明 本届大赛参赛成果共分10个参赛组,具体分组见下表: 赛组名称 | 赛组编码 | 赛组说明 | 智能建造优秀BIM设计案例赛组 | 01 | 作品侧重于应用BIM技术对单体建筑面积达到3万㎡或投资超过2亿的项目成果应用。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与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可适当放宽参赛条件,报名表与作品展示中需提供相关材料说明。 | 智能建造优秀BIM施工案例赛组 | 02 | 智能建造软件与平台赛组 | 03 | 作品侧重于国内企业围绕数字化设计而自主研发的专业软件、数字化管理或协同平台、AI设计集成平台、数字孪生平台、智能化等设计端的科技成果应用。作品需提供软件著作权证明,平台展示链接,业界比较优势,用户实际应用效果评价等。 | 智能建造装配式技术案例赛组 | 04 | 作品侧重于装配式技术应用案例。包括主流的三种装配式结构形式的项目,即PC、PS和装配式木结构,重点应突出结构优势、提高工业化水平、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等方面。还包括BIPV项目、装配式装修项目等新型装配式案例项目。 | 智能建造低碳减排案例赛组 | 05 | 作品侧重于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涵盖在设计规划、建造施工、运行维护中各阶段节能、减碳、甚至达到零碳的应用案例。作品重点应突出实现的低碳解决方案,并用数据说明产生的社会效应。 | 智能建造绿色新型建材案例赛组 | 06 | 作品侧重于响应国家绿色新型建材应用政策,涵盖在项目中对绿色新型建材的应用和研发,以及通过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循环利用的方式、生产的无废物、无污染、可降解的新型建筑材料。作品重点应突出绿色新型建材替代传统建材后的实际效果,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实际使用效果的影响,在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 智能建造装备应用案例赛组 | 07 | 作品侧重于针对现代建筑建造过程中“机器替代人工”的应用需求,以新型设备、新型工具、新型装备为案例主体。内容不限于建筑3D打印机、建造机器人(包括喷涂、外立面、钢筋加工、瓷砖铺贴、检测、安全监控、模具摆放等机器人)、智能检测、智能巡检、智能防护等装备与设备。 | 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案例赛组(含CIM) | 08 | 作品侧重于智慧运维管理专项应用案例。涵盖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安防、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家居等应用场景下,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将运维管理与新装备、新技术、新平台、新材料、新产品集成应用于日常管理中,使运维管理变得更高效,更智慧的应用案例。 | 智能建造专利赛组 | 09 | 作品侧重于已经得到实践与应用的发明专利与新型实用专利专项应用案例。仅限于参与到前面8个赛组中的专利,参赛作品需提供专利相关的证明文件以及在多个项目中应用的效果。 | 智能建造工匠赛组 | 10 | 参赛人仅限于前面9个赛组的团队成员和首届“新基建杯”获奖人员。需提供本人职业履历,成绩证明与能力证明。成绩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取得省部级、国家级协会、省级协会及市、局级以上奖项的获奖证书与奖杯,包括各种大赛证书、专利、工法、QC成果等。能力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取得职业技术能力证书与证明文件。 |
四、参赛细则 参见《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参赛细则》(附件1)。 五、奖项设置 (一)本次大赛共设10个赛组,第01-09赛组均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第10赛组设置两个荣誉奖项 设“智能建造工匠”荣誉5名,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及奖金; 设“智能建造行业技术能手”荣誉15名,颁发荣誉证书与奖章。 (三)对为本届大赛做出支持贡献的单位,颁发“特别贡献单位”荣誉。 (四)对组织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的10家法人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五)对获奖作品数量多、作品优秀的5家单位,颁发“智能建造创新企业”荣誉。 (六)各赛组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各赛组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由组委会制定。荣誉证书、奖章、奖牌、奖杯、奖金仅在颁奖典礼现场颁发。 六、大赛成果与行业奖励、国家奖励直通车 本次大赛的部分奖项将可推荐或参评相关全国性行业奖励、国家奖励。 (一)本次大赛一等奖以上作品获得者且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将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编号为“0199”)的评选。 注:该奖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承办的全国性奖项。奖项分基础科技类(奖种编号:01)、科技进步类(奖种编号:02)、技术创新类(奖种编号:03)、技术转化类(奖种编号:04)四个类别。 (二)本次大赛“智能建造优秀专利赛组”一等奖以上作品将有机会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专利奖”评选,并有机会成为“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 注:“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设立,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七、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官方网站:https://www.china-zdgc.com/ 联系人:贾老师 18610907767(微信同) 周老师 13021065767(微信同) 大赛组委会专用邮箱:xjjb2021@126.com 办公与邮寄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重聚路重聚园12栋2-102号 报名通道: 
邮政编码:100043 附件: 1 、比赛细则 2、参赛报名表 2022年3月1日 附件1:
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 应用大赛参赛细则 一、大赛名称 “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 二、作品内容 (一)参与第01—08赛组的作品需满足以下要求: 1、参赛作品完整的PPT文件。文件内容应包括: (1)基本情况介绍:如单位介绍、团队介绍、项目介绍; (2)项目成果展示:针对项目成果进行重点内容说明,详细描述相关数据模型、技术、设备、工艺、材料、应用点等内容展示; (3)总结分析:针对应用过程中的创新亮点、应用体会、经济数据等综合分析; 2、补充说明:为更好的说明作品特色,可以增加视频文件。视频文件必须采用MP4格式,中等画质,文件不超过500M,时长不超过10分钟; 3、证书文件:作品中涉及的重要证书文件,需提供原件电子扫描件。文件格式必须采用JPG格式,文件不超过50M。 (二)参与09赛组需提交以下文件: 1、参与本赛组的专利作品应在第01-08赛组中的项目中有所应用; 2、参赛作品需整理成完整的PPT文件。文件应包含:作品需提供专利对应的相关文件;专利在不少于3个项目上应用的成效:专利在经济、技术、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总结分析;专利参与其他奖项的成果展示。 (三)参与10赛组需提交以下文件: 1、参与本赛组的个人选手应是本届第01-09赛组的参与人之一或者是首届“新基建杯”获奖作品人员; 2、参赛人需整理成完整的PPT文件。文件应包含:个人简历、专业技术特长、近5年参与智能建造项目主要工作业绩,各种大赛取得的证书,近5年批准的专利、工法、学术著作参编的规范或标准、国家或省部级或企业科研课题、所获奖项、承担的学术组织职务,在智能建造领域个人的应用与理解阐述,其他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和对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材料; 3、涉及的能力证明文件与成绩证明文件、证书等相关文件需提供正本扫描件。 三、参赛要求 (一)实。申报成果必须详细介绍已经在实际工作或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申报成果技术水平应处于行业领先,创新点突出,并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优。申报单位需对成果优中选优。同一申报成果的联合申报单位不超过3个,完成人一般不超过6人,且按照成果贡献程度由高到低顺序进行排列。 四、评选原则 成果评价注重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各领域的综合应用效果。具体指标:成果(案例)申报材料应确保真实性,描述翔实、表述准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着重挖掘在应用中产生的成效、创新点和推广价值等。材料中涉密、敏感信息或有知识产权争议内容请妥善处理。 五、参赛规则 (一)所有参赛者享有同等参与评奖的权利; (二)所有参赛者均享有建议的权利,大赛组委会有听取建议的义务。所有建议需提供单位盖章或者署名的正式书面文件; (三)所有参赛者需服从大赛规定与安排,组委会建立的交流群中仅限交流与比赛相关的内容,对于擅自发布广告或者造谣的选手组委会可取消其参赛资格; (四)所有参赛者有义务无偿授权大赛组织机构为大赛需要而复制、使用、传播、展览参赛作品。参赛者同时优先享有在大赛官方网站专题页面的作品展示权利; (五)所有参赛者不得要求大赛组委会退回所提交的参赛作品及其他参赛资料; (六)所有参赛者须保证不向大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组委会提出任何形式的索偿要求; (七)所有参赛作品要求原创并使用相关正版软件,如因剽窃作品、窃取商业机密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承担责任; (八)作品应符合本届大赛规定的内容要求,曾经参与过其他同类比赛的成果也鼓励参赛,但需按照本赛制要求填报。参赛作品的版权归属需无争议,有异议的由参赛者全责负责处理妥当; (九)如未能评选出合适的得奖作品,大赛组委会保留不颁发任何一个奖项的权利; (十)如发现参赛者、参赛作品有不符合参赛条件的情形,组委会有权在比赛任一阶段取消其参赛资格,收回其所获之奖项; (十一)每个参赛者必须仔细阅读本次大赛规程,凡是申报参赛者一律视为同意接受本次大赛的所有规则,违反相关规则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十二)大赛组委会对本届大赛规程保留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六、争议处理 (一)如参赛者之间因为参赛事宜或参赛作品发生任何争议,首先应当协商解决; (二)大赛组委会仅是提供交流平台,参赛者之间出现任何产权纠纷,大赛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其他方对参赛单位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则由参赛者自行处理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七、知识产权 参赛选手保证其因参加本次大赛而创作的作品拥有完全排他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参赛作品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害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它法律权益,如有违反,参赛选手需要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件2: 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 BIM应用大赛参赛报名表 参赛项目全称 | 填写要求: 1、参与01-08赛组的,填写参赛项目全称; 2、参与09赛组的,填写**专利名称在**项目; 3、参与10赛组的,填写**人在**项目或者首届“新基建杯”获奖作品人员。 | 申报单位/个人 | 填写要求: 1、单独单位申报的,填申报单位全称; 2、联合单位申报的,填联合申报+单位全称。同一参赛作品联合申报单位数量不超过3个,所有联合申报单位均需单独填表并加盖公章; 3、参与10赛组的,此处填个人姓名,盖章处需单位盖章与申报人签字。 | 地 址 | 填写要求: 1、如参赛作品为具体项目的,填项目所在的地址; 2、如参赛作品涉及多个项目或者没有项目地址的,填参赛单位所在地址。 | 参赛组别 | □01.智能建造优秀BIM设计案例赛组 □02.智能建造优秀BIM施工案例赛组 □03.智能建造软件与平台赛组 □04.智能建造装配式技术案例赛组 □05.智能建造低碳减排案例赛组 □06.智能建造绿色新型建材案例赛组 □07.智能建造装备应用案例赛组 □08.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案例赛组(含CIM) □09.智能建造专利赛组 □10.智能建造工匠赛组 要求:勾选对应赛组,一个报名表仅能勾选一个参赛组别 | 项目成员 要求: 1、同一个参赛作品最多6名参赛选手; 2、同一单位参赛选手按照在作品中的贡献从高到低排列。 3、参赛人员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 姓名 | 单位/职务 | 电话 | 电子邮箱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联系人 | | | | | 联合申报联系人 | | | | | 联合申报联系人 | | | | | 版权声明 及授权 | 本单位(或本人)自愿参加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并已经了解“参赛细则”附件1与本届大赛的相关规定。 本单位(或本人)承诺参赛作品不存在违法、侵权、抄袭等行为,同意授权本次大赛组委会依法处理有关我单位参赛作品的评比。并授权本次活动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在对外活动中免费使用(包括媒体、出版专题、光盘、出版物、展览、网站等),特此授权。 参赛单位公章: 2022年 月 日 |
|